
丝绸是南充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南充经济的骨干支柱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民增收的民生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抓改革转机制、抓调整谋发展、抓生产保稳定等方式使丝绸行业走出困境,步入了新的发展轨道,成为中国西部最具优势、发展最快的地区和全国茧丝绸重要基地。
(一)行业改革成效突出。南充丝绸行业对蚕桑、工业、外贸、内销和企业组织结构等重点环节进行了多次改革。在蚕桑方面,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两步改革;在工业方面,对南充绸厂等企业进行扩权试点,拉开了全省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在外贸方面,改变销售模式,设立进出口部实现统一结算;在内销方面,取消统购统销改为纯依靠合同进货;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实施国有、集体中小型丝绸企业全部改制,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办子弟校、医院全部剥离,后勤服务社会化,从而使南充市茧丝绸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过数轮改革,丝绸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蚕桑基础夯实巩固。南充建设规模化优质蚕桑基地60万亩,聚集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发展现代蚕业,带动新型蚕业经营主体和蚕农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开发桑椹酒、桑椹醋、桑叶茶等高附加值产品。2016年9月,南充尚好桑茶公司的桑叶茶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古巴、加拿大时作为国礼赠送给了两国领导人,全年桑叶茶,桑叶粉可达500吨,产值超过1亿元。2020年,全市优质蚕桑基地达到40余万亩,年产茧1.7万吨,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均列全省第三位。
(三)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南充市丝绸行业不断调整结构,丝绸服装、床上用品等终端产品占销售收入及出口创汇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以高坪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嘉陵工业集中区丝纺服装产业园、仪陇光华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为龙头的产业园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形成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全市丝织品产量3800万米,服装330万件,丝绸总量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居四川省第二,成为全国重要的真丝绸生产基地。
(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南充市大力开展招商推介系列活动,先后引进了深圳新维、深圳富安娜、宇宙家等30余户丝纺企业落户南充。组织了丝绸企业到江浙和广西考察推介,并赴迪拜、意大利、法国等地考察丝绸、纺织面料、床上用品等市场,与阿联酋商务协会、意大利科莫市、法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丝纺服装出口5亿元,出口国家和地区39个,占全市出口总额41.6%。近年来南充市依格尔、六合、顺成、银海,尚好等十多户企业得到了中、省1500多万的项目资金,带动2.2亿项目资金总投入,年新增销售收入2.7亿元,新增利税3226万元。
(五)技术研发不断创新。南充丝绸行业依托国家及省驻南充市科研教学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拥有丝纺服装国家技术中心研究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蚕丝中等职校1个,省蚕桑科研所1个,市级技术中心5个,与苏州大学合作共建了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室南充研究中心,与南充市丝绸企业达成了20多个项目合作协议。国家干茧公正检验南充试验室、国家蚕桑技术体系实施与机械功能研究室、国家茧丝质检中心、国家蚕桑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向仲怀院士工作站,丝绸专家工作站,中国桑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先后落户南充。省蚕研所科研成果300多项,培育桑品种占全省良桑推广量65%以上,获国家专利30多项,取得获奖成果90项,拥有桑枝提取保健功能物脱氧野尻毒素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在国内属首创,填补同行业空白。南充市蚕具有限公司研制出全国首台智能化自动养蚕机和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其技术水平、机械结构和智能化调控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达到70%。
(六)丝绸品牌初具成果。2005年4月,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命名为“中国绸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绸都,构建“两基地,一中心”的奋斗目标(即:构建西部蚕茧原料基地,西部丝绸服装加工基地,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加快产业发展步伐。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蚕桑百万工程”,投资3亿元打造全市6大优质蚕茧基地县和50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桑园面积100万亩。南部、仪陇、西充、嘉陵先后纳入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2009年高坪都京镇被授予“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的称号;2012年南充丝绸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3年商务部命名南充丝绸及制品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是全国第一家;2014年西充县被授予“中国茧丝绸之乡”的称号;2016年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市“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丝绸源点”的称号;2018年,2019年嘉陵区分别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桑茶之乡”的称号和被中丝协授予“中国蚕丝被之乡”,“中国蚕丝被研发基地”称号。2019年南充被授予“中国杰出纺织集群”称号。2020年“南充丝绸”成功注册国家标志证明商标。截止目前,南充市拥有丝纺服装自主品牌31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高档丝绸标志认证产品4个和国家地理标准产品9个、四川省驰名商标称号3个、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7个。
(七)市场培育日趋成熟。南充市将丝绸产品与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在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和旅游景区开设了150多个专卖店,部分丝绸企业已在美国、意大利、德国、巴西、印度等地设立了营销办事处。我市在深圳中丝园设立南充丝绸精品馆,先后接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国家文化部部长和国家商务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海协会、台湾海基会的领导及全国各地到馆参观考察、游览、购物的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丝绸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依格尔建立了直营店、专卖店、专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产品先后获得了进入美国公司的经营权和我国第一张进入英国全球最著名的顶级商场HARRODS的通行证。丝绸企业的年电子商务交易达30多亿元,并保持逐年上升态势,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
(八)大力弘扬丝绸文化。1990年至1995年,南充举办了五届中国·四川·南充丝绸节,蜚声中外。1995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在全国播放了《千年丝绸孕南充》,反映了南充丝绸的发展和变化。2007年10月举办了中国西部茧丝绸发展高峰论坛,2010年承办了“全国茧丝绸工作现场会”“中国西部茧丝绸发展高峰论坛”,2012年承办了全国茧丝绸协会年会暨六合集团百年庆典。2016年举办了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会暨丝绸源点奠基仪式,2017年中国丝绸协会在南充举办了中国绸都复审会暨丝绸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2019年举办了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在建设“中国绸都”时,南充市推动丝绸文化、丝绸旅游、丝绸经济互渗互融,建设了“中国绸都南充丝绸精品馆”,打造了“千年绸都第一坊”、丝绸文化公园和南充丝绸文化展示馆等景点。启动六合丝博园景区创建国家4A景区工作,建设集丝绸文化、丝绸历史、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和民族服装服饰馆,蜀绘文化博物馆、尚好桑茶文化展示馆,中国蚕丝被文化馆,形成了“丝绸文化+丝绸工业”精品旅游线路。